認識樂器
弦樂器 :
其發音方式主要分為 弓拉弦鳴樂器(如提琴類)彈撥弦鳴樂器 (如吉他)。
弓拉弦鳴樂器: 小提琴(Violin)、中提琴(Viola)、大提(Cello)、倍低音提琴(Double Bass);
彈撥弦鳴樂器: 豎琴(Harp)、吉他(Guitar)。
弓法 : 顫、碎、撥、跳
以機械力量使張緊的弦線振動發音 並用不同的弦演奏不同的音,有時運用手指按弦來改變弦長,從而達到改變音高的目的。
木管樂器 :
從牧笛、蘆笛等演變而來。大多通過空氣振動來產生樂音,是樂器家族中音色最為豐富的一族,也是交響樂隊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木管樂器的材料含木材、金屬、象牙或是動物骨頭等材質的,以用於塑造各種維妙維肖的音樂形象,豐富管弦樂的效果。
依其發聲方式,可分為
唇鳴類:長笛(Flute)、短笛(Piccolo)
簧鳴類:單簧管(Clarinet)、雙簧管(Oboe)、英國管(English Horn)、大管(Bassoon)、薩克斯管(Saxophone)。
銅管樂器 :
前身多為軍號和狩獵時用的號角。十九世紀上半葉才在交響樂隊中被廣泛使用。其發音方式是靠演奏者唇部的氣壓變化與樂器本身接“附加管”的方法來改變音高。多數都裝有形狀相似的圓柱形號嘴,管身都呈長圓錐形狀。音色特點是雄壯、熱烈,雖然音質各異,但宏大、寬廣的音量為共同特點。
銅管樂器:小號(Trumpet)、短號(Cornet)、
長號(Trombone)、圓號(French Horn)、 大號(Tuba)
鍵盤樂器 :
共同的特點乃是鍵盤。但其發聲方式卻有微妙的不同,如鋼琴是擊弦打擊樂器類,管風琴屬簧鳴樂器類,而電子合成器,則利用了現代的電聲科技等。相對於其他樂器家族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,即寬廣的音域和可以同時發出多個樂音的能力,即使作為獨奏樂器,也具有豐富的和聲效果和管弦樂的色彩。
鍵盤樂器:鋼琴(Piano)、管風琴(Organ)、
手風琴(Piano Accordion)
打擊樂器:
歷史最為悠久但家族成員眾多,音色單純、特色各異,甚至不是樂音。但渲染樂曲舉足輕重。通常以敲擊、摩擦、搖晃來發出聲音。
有調打擊樂器:定音鼓(Timpani)、木琴(Xylophone)
無調打擊樂器:小鼓(Snare Drum)、大鼓(Bass Drum)、三角鐵(Triangle)、鑼(Gong)、鈴鼓(Tambourine)、 響板(Castanets)、砂槌(Maracas)
手鐘 (Handbell)
始自17世紀,當時以聖誕音樂與聖詩為主。因為每個人手中只負責幾個音,所以培養團隊默契是很重要的。19世紀為旋律音樂鐘全盛時期,甚至使用了超過200支的手鐘來演奏。但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因收音機的發明而逐漸式微。手鐘又稱之為『英國手鐘』──English handbell。手鐘樂器多變,演奏技巧也複雜豐富,除了搖擊之外,還可以在專用桌面上頓音、用打擊棒敲擊、用大拇指扣音等,而每一種擊鐘方式又可細分出許多不同的技巧或手法,所以手鐘音樂所發出來的聲響是多變的,而演奏人數又影響手鐘的數量,其數量的計算方式是以八度音程來計算的,最基本的是二個八度音程,也就是25個音鐘。
台灣第一位手鐘獨奏家-鄭麗純,1992年成立了國內第一支兒童手鐘樂團──小天使手鐘團。